北京時間7月6日,中國籃球界掀起了一股熱議。當中國球員楊瀚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及NBA與CBA的身體對抗差異,他的言論瞬間引發了外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。
楊瀚森坦誠地表示:“我覺得CBA在這方面的對抗相對文明,大多數時候,防守的隊友都是在自己的圓柱體內活動,出手的動作較為收斂,主要靠個人的身體對抗和訓練對抗。”這一觀點的提出,讓外界對CBA的比賽風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
楊瀚森團隊的工作人員程博進一步補充道,楊瀚森已經與地方媒體建立了良好的接洽。他提及的“這里很文明”讓媒體老師們對CBA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他們開始重新審視這個聯賽的比賽風格和球員的競技狀態。
不止楊瀚森有此感受,就連前CBA外援漢斯布魯在接受采訪時也談到了CBA的對抗強度。他表示,當他初到中國時,感覺仿佛回到了80年代的NBA,比賽中的身體對抗十分激烈,犯規頻繁且內線進攻尤為突出。與NBA注重球員休息不同,CBA要求球員隨時做好上場的準備,這種文化讓他從另一個角度更加珍惜籃球這項運動。
從身體對抗的角度來看,CBA在全球范圍內都享有較高的聲譽,特別是在內線的肉搏和卡位方面。許多在NBA打出名堂的職業球員來到CBA后,如果不能適應這里的對抗強度,往往難以立足。有球迷戲言,經過兩年的CBA聯賽磨練,楊瀚森在適應NBA對抗方面將不會遇到太大的問題。然而,他還需要跟隨NBA的節奏,提高防守擋拆和投籃能力。
對于中國籃協和CBA管理層來說,如何在保持高水平的對抗同時減低球員受傷的風險,是亟待考慮的問題。特別是在比賽中一些沒有必要的拉扯動作,很容易使球員陷入被動的對抗狀態,從而影響比賽的公平性和觀賞性。他們需要在保持傳統籃球精神的同時,為球員提供更好的保護和更公平的競技環境。